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突然开始喜欢吃寿司了。是寿司,那个叫做Sushi的顶着个小饭团的那种。而不是刺身,那个叫做Sashimi的东西。我还是不习惯吃刺身,偶尔吃几片就已经是极限了,不过寿司就不同了,每次都是吃到尽兴为止。每个月都会和同事一起去吃一次寿司大餐。是家装修很日式的小寿司店,不过其实是中国人开的,每次和他们用中文交谈的时候我的老美同事就会很感叹Chinese is so damn hard,据说这理论是来自一篇文章:Why Chinese is So Damn Hard。不过那家的寿司还真是yummy,超爱吃里面的几种sushi,估计那几种都是改良给老美吃的,在国内都没吃到过,不过据我的同事说那几种也都是最unhealthy的几种,唉,鱼(美味)与熊掌(健康)不可兼得啊。
每年回国的时候也都喜欢去吃回转寿司,最常去的是元禄。这个回转寿司的连锁店估计和商家有协议的,总是设在商场的饮食餐厅那层,经常和BF逛街逛街最后就逛到那里去了。我喜欢带回转台的寿司店,有些自助的感觉。坐在高高的凳上,冲一杯大麦茶,攒着筷子盯着转来转去的寿司运输线,看到自己爱吃的小碟就手端下来,那种感觉真的很有意思。不过也有的时候眼看着寿司碟转过来了,却被前面的食客腾的一下端走,又有人多的时候转来转去到了面前就只有几种单调小碟,那时候也还是很郁闷的。回转寿司按照价格的不同每个小碟颜色式样也会有差别,不过贵些的小碟也就15到20左右。BF有时也会叫碗乌冬面,不过我每次都是冲着寿司去的,所以最后我们身边总会累出一摞空碟出来。
其实元禄并不算高档的寿司店,不过还是很喜欢它的方便,走累了进去坐坐,寿司吃个过瘾,还是挺不错的。不过一定要坐在回转台前,当然一定得有我爱的鳗鱼寿司。
这个吃在中国系列,写得很棒哎,文笔又好,推荐的地方也好,还充满着生活气息,我喜欢。当然,我主要还是喜欢那些吃的,嘻嘻。。。
ReplyDelete:)同吃同吃
ReplyDelete每每想起寿司,总有一种特别的感觉,好像隔着阳台的玻璃欣赏着秋日的雨景。寿司的国度本是一片海那边的东西。其实那里本没有太多水,很多人拼命朝那边比吐口水,日积月累,便也成了海。寿司种类非常多,常看见的大约是紫菜卷,刺身,至于五目饭大约是不常有的,便也不易被人提起。其实据说五目饭到是最早的寿司了。这也便如水那边的文化,在西洋人看来好像自成一家,很有些特立独行的味道。不过刨开一看,根子里却一半是水这边的东西了。
ReplyDelete紫菜卷本是饭团的一种,叫握寿司,大抵是比较合国人的口味的,不太生,看着也雅致,或许还有些低卡的好处,加一点蔬菜,便被当成健康食品风靡了。如果是在清静的餐厅,最好还有小桥流水的那种,加上一点慢拍子的偶像剧的BGM,倒确是有那么点情调的。无奈在水那边,紫菜卷大约是不会在高级餐厅出现的。倒是在廉价超市很受欢迎的。原因无它--吃起来方便。这倒是真的,不讲究的话直接用手抓起来,大小也正是一口。有米饭,包着菜,还有海鲜--虽只是薄薄一层的紫菜--便也够全了,而且比诸泡面更有效率些。说起来,世界各处都有些包起来吃的习惯,不去说墨西哥卷饼,越南菜包饭,便是土耳其,希腊的卷食也很著名。不过考查起来,把包起来的吃的东西做到这样体贴,效率,还真是要费一番心思。单论东西,古时的东方快餐未必比今天西洋逊色如何,只是这经营的手法不太高明而已。
刺身倒是和式料理的精华。虽早先不过是捕鱼人抓了鱼随割随吃的风俗的延续,说野蛮亦未尝不可,不过因为做的考究,便昂贵起来。无论是饭团的大小,芥末的分量,还是鱼生的刀法,不是勤勤恳恳当十年学徒,是很难领悟个中三昧的。便是与那国度万千联系的朝鲜,金领袖要尝的鱼生,还是要从日本专门请专家过来做的,餐毕,小费居然就有10万日元之巨。至于每年花大量外汇进口食材,更是为人诟病了。不过倒也显出这鱼生的魅力来。
仔细想来,国人看寿司,便真的有种隔窗看雨的滋味。雨中奔走的,一心所想不过是早些回家,而窗这边的,却不解其苦,只觉景致怡然,恨不能一同雨中漫步一番。
专家来了。这评论写的比我原文还长,厉害啊!
ReplyDelete